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花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凌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云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富 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 水、非風、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咮、觸、法,非眼 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羅、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禪那、非缽剌若,非波羅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訶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 ,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如、身、意,即色,即聲、香、咮、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 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羅、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禪那、即缽剌若,即波 羅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以是即俱世出出世故,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卻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 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譬如有人於自衣的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 。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要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唯垂大悲,開發迷悶。」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猶如世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倶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 「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證,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祇益戲論。汝雖談說因緣自然 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何因待我佛頂神咒,摩登伽心婬火頓歇,得阿那含,於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乾枯,令汝解脫?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祕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如摩登伽宿為婬女,由神咒力鎖其愛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睺羅母耶輸陀羅同悟宿因,知歷世因貪愛為苦,一念薰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重復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如來復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 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佇佛慈旨。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提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汨然,明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 「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汝身現博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 名為見濁。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証。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 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 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墮裂,何以故?空無相形,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祇自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 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 ,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 有千二百。」 「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傍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 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諍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 有入而闕中交,驗於耳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身根,三分闕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苞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 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 一時清淨?」 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 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 况此 中生住異滅,分齊頭數?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阿難!若言 一者,耳何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無語?若此六根決定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妙法門,汝之六根誰來領受?」 阿難言:「我用耳聞。」 佛言:「汝耳自聞, 何關身口?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 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 虛空云何為汝成同、不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 受用根亦復如是,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 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由通 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 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博觸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覽法成根,根元目為清 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 元無聽質,無通、 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 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暗、明,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氷,應念化成無上知覺。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 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辯,知覺是同。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 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惟垂大慈,開我蒙悋。」 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 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 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 即時如來敕羅睺羅擊鍾一聲,問阿難言:「汝今聞不?」 阿難、大眾俱言:「我聞。」 鍾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 阿難、大眾俱言:「不聞。」 時羅睺羅又 擊一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 」 阿難 、大眾又言:「俱聞。」 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鍾聲若 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 如來又敕羅睺擊鍾,問阿難言:「爾今聲不?」 阿難、大眾俱言:「有聲。」 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 阿難、大眾俱言:「 有聲。」 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鍾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 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云何自語矯亂?」 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云何名為矯亂?」 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惟聞與聲,報 答無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阿難!聲銷 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于枯木,鍾聲更擊汝 云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云無、誰知無者?」 「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擣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復撞鍾,即於夢時自怪其鍾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 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四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五 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唯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迴,不落三有。」 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振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登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花。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花。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曾有!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沈垢。」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整涅槃僧,歛僧伽梨,覽七寶机,引手於机,取劫波羅天所奉花巾,於大眾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 於是如來綰疊花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 如是倫次綰疊花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酬佛:「此名為結。」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疊花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花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 秖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來秖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佛告阿難:「此寶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於意云何,初綰結 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 「不也,世尊!六 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歴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佛言:「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真雜亂終不得成。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云何得?」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鏓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精,則有狂花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花相。」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成解?」 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於結心。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麁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 「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惟垂大悲惠我祕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醋、鹹、淡、甘、辛等味并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今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岳尼者,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曾有!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沈垢。」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整涅槃僧,歛僧伽梨,覽七寶机,引手於机,取劫波羅天所奉花巾,於大眾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 於是如來綰疊花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 如是倫次綰疊花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酬佛:「此名為結。」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疊花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花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 秖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來秖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佛告阿難:「此寶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於意云何,初綰結 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 「不也,世尊!六 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歴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佛言:「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真雜亂終不得成。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云何得?」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鏓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精,則有狂花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花相。」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成解?」 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於結心。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麁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 「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復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惟垂大悲惠我祕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沈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并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為世良醫,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醋、鹹、淡、甘、辛等味并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為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今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岳尼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