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聖念處經卷第四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大師,賜紫沙門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樂聞深法瞻仰踊躍。時諸苾芻白世尊言:「若復有人愛樂諸天,受勝妙樂不墮三塗,修何因行獲此勝報?願佛演說利益未來。」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若復有人恒修布施,持戒靜慮作意堅固,修習增長,遠離繫縛染欲諸纏,不起過非令智增明,廣修眾善。命終之後諸天化生,自在無礙,形相具足富樂無比,多諸眷屬善友知識,互相和順謙敬離慢,愛樂深法恒值聖賢,說法勸導遠離三毒,諸不善業。恒樂正法內心寂靜,離於睡眠覺悟虛妄,趣求勝法了達深信,猶如眾星處於虛空,種種光彩麗殊妙。若諸天身宮殿樓閣,亦復如是,眾妙珍寶種種莊嚴,光明照耀圓滿色相,具足無比言不能盡。」爾時世尊乃說頌曰:
世及出世間,一切由心造,猶如工畫師,巧善皆成就。
沈溺於三有,出離亦由心,如蠶自纏縛,迷執諸境界。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苾芻:「一切有情輪轉三有,迷染境界散亂纏縛,於諸正道而非覺悟,法及非法真實虛妄,勝慧邪執亦皆不了,於阿素囉眷屬妓樂,眾多圍繞愛樂嬉戲,迷亂耽染恣縱淫逸,恒不棄捨。
比丘應知,觀察於彼勿生迷執,應修施戒守護清淨,能得諸天宮殿五欲,父母親友珍寶財物,皆悉具足,及諸庫藏受用無盡,眾所愛樂。比丘當知,有智之人能護淨戒,能趣善道及能稱讚,最勝無比寂靜安樂,能離沈溺。所獲根形勝妙具足,光明照耀稱歎無盡,護戒最勝,水火強賊不能侵毀,護戒最勝能離卑賤,趣向圓寂。護戒最勝滿福德增長恭敬尊重。護戒最勝,美名流布聞皆歡喜。護戒最勝,貪忿遠離煩惱輕微。護戒最勝圓寂速證,護戒最勝恒處人天,護戒最勝成就三昧,護戒最勝能息諸障,護戒最勝身心安樂,護戒最勝堅固福德,護戒最勝傍生遠離。護戒最勝裸形棄捨,護戒最勝園苑自在,護戒最勝,眷屬圓滿,護戒最勝潔淨三業,護戒最勝諸天適悅,護戒最勝所願皆成,護戒最勝恒值善友。護戒最勝,遠離飢饉及諸怖畏。護戒最勝,三災八難皆悉遠離。護戒最勝,譬如利器能斷不善,護戒最勝,寬廣自在離諸繫縛。比丘應知護戒清淨,獲如是等無量功德。」
佛告比丘:「若復有人護戒清淨,諸天化生,恒處摩尼宮殿樓閣,園林浴池愛樂遊戲,極妙境界觀察無窮,自在無礙。」爾時世尊乃說頌曰:
六根緣諸境,惑業從此生,沈淪三惡道,相續無間斷。
猶如於野火,能滅諸柴薪,根識緣於境,善滅亦如是。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比丘:「若復有人毀犯淨戒,趣求人天安樂勝報,終不能得。所有宮殿珍寶眷屬,亦皆離散。比丘應知,若有智者護戒清淨,捨離三塗,恒施諸天七寶階道,遊戲往來自在快樂,珍寶無量見者歡喜,最勝園林歡娛自在,身光照耀猶如燈螢燭,經行宮殿種種殊妙,勝報難窮不可稱歎。」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殷勤護戒潔淨澡浴,於一切處寬廣無礙,天鬘瓔珞恒自莊嚴。天諸音樂相續不絕,受諸快樂。於一切時,上妙之境思念即至,園苑種種花果茂盛,又於一切若人若天,恭敬供養清淨奉事。
是故比丘,守護淨戒悲愍三惡,受苦有情濟拔出離。若復有人恒行惠施,於諸有情困苦飢貧,復離殺生廣修眾善,獲報天上遠離邪欲,恒起正信愛樂圓寂,不貪世間所有利名,及諸酒色虛幻不實,皆悉遠離。於諸有情捨離毀犯,及業煩惱。」爾時世尊乃說頌曰:
果從業惑有,如樹依根生,惑業互為緣,相續無窮盡。
善惡因心造,如影不離身,蜜毒互相和,衰損亦如是。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比丘:「若復有人諸天福盡,衰相現前,所有眷屬皆悉捨離;如燈將滅光明必暗,諸天亦爾。當於此時福命欲盡,眾苦所逼憂惱纏縛,恐怖無量,身心逼迫起諸煩惱,由此非久必當命終,隨於宿業墮於三塗。或處人中輪轉不息,猶如枷鎖繫縛有情,沈溺諸有不得解脫,迷惑正信遠離寂靜,親近惡友及結宿寃。
比丘應知,如是三界輪轉諸趣,皆由惑業,不能伏除亦非省悟,由此業惑隨逐有情,焚燒不息,猶如柴薪被火焚燒,焰猛增盛。此三毒火能燒眾善,亦復如是。比丘應知,此貪瞋癡猶如大河,漂溺有情令不出離。又此貪等,猶如絹索繫縛眾生,不得解脫。又此貪等亦如塵垢,染污有情不得清淨,是故智者應當除斷。若復有人護佛淨戒,又行惠施捨離諂誑,伏除貪癡漸令輕微,了達諸法不起執著。比丘當知,若復有人貪等諸惑,苦種若現,不能伏除而出,不離三有諸苦,譬如渴人飲於鹽水,渴無由免。
比丘應知,觀察無上解脫快樂,趣向圓寂,修習靜慮滅除諸染,勿著繫縛墮落泥梨,恒受眾苦違背正道,天阿素囉悉皆捨離,諸龍瞋怒非時風雨,四時不順穀米不熟,人民飢饉,所有快樂皆悉遠離,可愛宮殿及諸園林,極妙境界壞滅非有,庫藏財物皆悉墮散,互相殘害迷妄顛倒,而非省悟。最上利益曾無修習,三乘正法毀謗非有,迷於三界妄執真實,以為究竟。日月星辰亦皆妄計,乃至一切有情,所有罪福妄撥非有。甘露正法不能了達,恒生憎嫉,猶如寃毒厭棄捨離。比丘應知愚迷有情,於諸世間苦中執樂,不淨計淨,歸依邪道妄執最上,極惡之處愛樂修習,於無常等不能了達,妄計邪法以為最上,愛樂決定精勤修習,善利非有不免輪迴,苦澁恒時。智者觀察不應迷執,了達虛空顯現是非,悟省醉迷令心不亂。」時諸大眾圍遶世尊,聞法歡喜娛樂慶快,繫縛捨離,瞻仰如來目不暫捨。爾時比丘乃說頌曰:
譬如蘇彌盧,莊嚴四寶成,七金周圍遶,八海湛然清。
世尊相無比,理智離言詮,萬行因修滿,三身果德圓。
人天瞻仰望,願說宿因緣。
時諸比丘偈讚佛已,白世尊言:「欲色諸天形量福德,差別有殊,願佛演說利益未來。」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應當諦聽吾為汝說,若復有人奉持淨戒,善護諸根令無毀犯,三業清淨,於諸有情悲愍饒益,勤修方便捨離散亂,趣求靜慮,於所修因勝劣不等,有上中下果感亦殊,乃至外器宮殿莊嚴,高下狀貌,隨宿因緣皆悉有異。」
佛告比丘:「由護淨戒及行惠施,恒處諸天捨離諸垢,所有纏縛伏除不起,於彼諸天,內身外器愛樂趣求,不生毀謗破壞厭離。命終之後決定生彼,獲報勝劣隨因有異。比丘應知,護佛淨戒,諸天宮殿恒自快樂,護佛淨戒捨離諸苦,解脫無染。護佛淨戒,天鬘瓔珞恒自莊嚴。護佛淨戒,烏鉢羅花妙香適意。護佛淨戒,極妙境界悅暢無盡。護佛淨戒,龍天八部恒時助祐。護佛淨戒,眾寶莊嚴離諸垢故。護佛淨戒,種種天花色妙開敷,隨心自在。護佛淨戒,微妙香風悅意無盡。護佛淨戒,房室園林慶快隨意。護佛淨戒,獲於種種摩魯迦花,瞻婆迦花,計多迦花,出妙香氣最上無比,恒現在前。護佛淨戒,遠離諸根。護佛淨戒,善種增長。護佛淨戒,犯戒之緣皆悉遠離。護佛淨戒,圓滿忍行。護佛淨戒,妙寶階道成就現前。護佛淨戒,工巧種種及可愛具,悉得成就。
比丘應知,護佛淨戒,於當來世獲果如是;猶如畫師,世及出世種種形像,皆能成就。護戒亦爾,於當來世所有一切,隨意成就。若復有人毀犯淨戒,於當來世沈淪惡道,受種種苦,捨離人天可愛之境;亦如彩畫,風雨煙塵而能破壞。貪瞋等垢能壞淨戒,亦能捨離,世及出世可愛之果。復次比丘,貪等諸惑,能壞有情所有善業,亦能增長諸不善業。如世之火猛焰增長,能壞柴薪。
比丘應知,有情根識攀緣六塵,迷惑不了虛妄執著,境界纏縛起於貪瞋,諸業隨生輪轉諸有,受苦無量不能遠離,貪欲諸毒愚迷不了,貪火盛猛損壞眾善,及諸可愛宮殿林池,眾妙果實悉皆散壞。攞娑囉迦勝妙福報,珍寶無量庫藏盈滿,娛樂自在,父母眷屬福德最上,世所希有快樂無礙。比丘應知,若復有人修習檀度,於當來世財物具足,離諸損壞。檀度最勝快樂自在。檀行最勝,福報隨形如影不捨。檀行最勝,人天可愛莊嚴歡喜。檀行最勝能離貧乏,檀行最勝慳悋不起,檀行最勝,能伏愚癡出離三塗。檀行最勝見者歡喜,檀行最勝諸根無缺,檀行最勝傍生樂見,檀行最勝遠離愛憎,檀行最勝邊地不生,檀行最勝諸天快樂,檀行最勝離苦纏縛,檀行最勝超越輪迴,檀行最勝娛樂自在,檀行最勝能越三乘,究竟解脫。
復次比丘,應當觀察輪迴之苦,眾多逼迫應當厭離,審諦觀察彼非究竟,無常敗壞如夢如焰,芭蕉非實,乃至色界及無色界,所有境界虛幻不實,而非究竟應當厭離,不應封著妄為最勝,令心愛樂。」
佛告比丘:「圓寂安樂遠離諸相,體非一異亦非三世,彼此俱非,離諸繫縛究竟圓滿,汝當趣求勿應棄捨,自在無礙寂靜無染,應當速證。」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四
準提尊大白身法千座行和讚 日本桐山大師作,譯為中文 爐香讚(合掌)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準提王菩薩(三稱) 準提尊大白身法千座行和讚 歸命頂禮準提尊,解脫因緣千座行,功德無量今傳佈,且說寶塔有原因。 如來秘密大法門,切斷一切諸惡業,將此密法安置處,即同供奉一靈寺。 其中靈處雖無限,惟此寶塔準提尊,顯密兩教稱不同,顯稱佛母準提尊。 密稱最勝金剛尊,所發奉請諸誓願,如汝累行千座行,生身佛母即出現。 縱為瓦石木塊體,寶塔忽變七寶成,光輝燦爛真晃耀,諸天善神齊降臨。 直達八萬由旬外,晝夜保護各人行,寶塔威力貫天際,諸佛讚歎瞻仰勤。 有此寶塔安置處,不怕諸難來相侵,闔家人等皆安隱,牛馬之類亦太平。 疫病苦厄不必憂,故望行者日日供,一日一座行此法,千座重疊即滿行。 初座三百三十三,切斷家庭各因緣,消涂祖先諸業障,祖父祖母及雙親。 所有一切諸業障,血肉相連傳子孫,子孫惡運從此起,勿謂無罪受此愆。 原因皆由父母緣,初座功滿即滅盡,中座三百三十三,專除本身惡因緣。 我有惡緣之父母,又有障深之祖先,今生所以有此運,皆為前世果報緣。 勿怨祖先勤悔過,中座修完可除完,滿座三百三十三,可斷子孫惡因緣。 父母因緣子孫受,為愛子孫宜虔勤,以前所有諸惡因,必由自身來切斷。 三行圓滿整千日,滿期之樂樂無窮,八十億劫所集聚,生死重罪亦消完。 佛母誓言不可撼,無間餓鬼各地獄,畜生界中墮身陷,一切因緣悉可斷。 菩提路開直向前,皆由此行得實現,如有祖先犯重罪,墮於中有苦相連。 子孫修行便成佛,躍入菩薩行列間,功德無量難罄述,業病苦患亦皆然。 如能至誠修此法,重病即日可輕減,天壽可達不必憂,皆由此行獲保障。 前世貪罪報自身,衣食貧寒交相歎,至誠專一修此法,天降寶雨濟困貧。 此身日成富貴身,勿忘虔心三寶供,若彼各惜不肯施,寶雨即刻消失盡。 更宜廣植諸善根,發願虔心救世人,今生貧困而哭泣,皆因前生泣別人。 應知果報原如此,因果車輪不稍停,欲助自己及子孫,汝今應先救世人。 此乃因果之大法,我佛如來亦曾云,只顧自身復自身,決難解脫惡緣因。 我身所以有今日,皆因過去因緣成...
留言